移民资讯
首页 > 移民资讯
在香港 我的教育观念被狠狠颠覆了
作者:香港幸福生活 | 发布时间:2024年11月5日

经历过内地教育和香港教育,我的教育观念真的被颠覆了,有一说一,香港孩子学习压力真的要比内地孩子的小不是一点两点,而且香港教育下的孩子真的有比较明显的不同。


内地的教育大多数都是以压制学生兴趣为代价,简单的说就是功利性教育,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以及逻辑思维的培养是非常短缺的,咱们内地的课程基本上是背,追求标准答案,对每个人的容错率较底,而香港的教育更包容,而且不少学校青睐有艺体特长的学生,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专长,每个孩子的专长都应该被释放出来,而不是被压制,被淹没。


内地的孩子基本都比较内敛,我女儿小班的时候在深圳读私立幼儿园,幼儿园会组织故事分享会,她上台讲故事的时候非常害羞腼腆,每讲一句都要停下来看同学们的反应,我们到香港参加简介会的时候被香港的小朋友震惊到了,小朋友们沟通非常顺畅自如,非常自信的给我们介绍学校,而且小朋友们的英语都很溜,真的差异非常大。各种活动会让孩子们自己策划、组织,大家可以大开脑洞,而不是去写无聊的手抄报。


2、目标感与计划

举个例子来聊吧,一个香港孩子在初中就立志想要开甜品店,就去问老师,如何实现理想,老师给他划分了步骤和流程,她在大学毕业后真的成功开了一家甜品店。这个故事我感触很深,也可以描述成孩子有充分的自由度去畅想,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内地的孩子考试和学习能力很强,但是会比较迷茫,不知道自己以后想要做什么,又或者说:“等以后再说、等毕业再说、走一步看一步” 我觉得我们也真的需要这样的引导,尊重孩子的理想和志向,人生有很多种成功,并不是只有985。


3、卷度

两地都非常卷,只是卷的方面不同,咱们内地的孩子卷的更侧重于学业,例如各种补习呀也都是以学业方面为主。香港的孩子卷各种比赛 各种乐器绘画之类的(也不是说不卷学业哈,只是谈侧重点)这其实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升学也是申请➕面试,这些荣誉和经历都能在升学时带来加分(大家可以类比成申请大学时候的实习实践和期刊论文发表)


不常去香港做这些事对永居一点用都没有

拿了香港身份不常去香港,想着怎样不折腾轻轻松松拿到永居,我劝你还是尽早打消这个念头,香港永居组的主任一点都不傻,大家能想到的弯弯绕绕主任都已经见识过,所以不要。


随着申请人数增多,今年下半年,尤其是7年不常住香港的申请人,入境处会多方面审核你的永居case

根据处理的永居case总结经验,转永居,入境处主要考察9类问题:

1、申请人过往7年在港时间,如果有180天不在港,需要提供合理的解释

2、不在港的时候,家人(主要是配偶和孩子)在哪里

3、主申请人不在港,配偶子女是否在香港居住或就读

4、过去7年有没有受雇于香港公司(不一定要在香港本地工作,也可外派)

5、有没有在香港注册公司,实际开展运营

6、在香港有没有固定住所,租房或买房都行

7、有没有合法按时纳shui

8、不在港时候有没有香港公司聘请,缴纳mpf、发薪资等

9、7年之间不断签

.

一些从续签到永居容易被忽略的问题:

1⃣受养人签证是依靠主申请人来担保的,换句话来说,如果你打算让小孩前往香港读书,那在申请香港身份之前,你就要为后续的续签做好打算

并不是拿到香港身份就能一劳永逸了,一旦中途断签,后续拿不到永居,会严重影响小孩教育规划

.

2️⃣只有获批香港身份同时申请受养人的时侯不用地址证明,后面无论高才,优才,iang的受养人续签,都要重新提供地址证明,申请受养人续签,租房大小根据受养人数量而定,面积和租房金额不达标会被拒签

.

3️⃣7年永居时间从逗留签入境拿到的小白条开始计算,小白条很重要!很重要!!!一定要好好保存到7年后办理永居。如丢失,要到入境处补办

.

4️⃣在香港居民身份的基础上,满足7年通常居住香港就可以换香港永居身份,永居条件可以理解为每年2-3个月入境香港的记录

但一个家庭之中,每个人都是单独积攒时间,父母和子女之间/夫妻之间不存在绑定和交叉,各自攒各自的永居,个人满足就可以个人申请永居永居时间,计算是分开每人单独计算

.

5️⃣主申请人要保持一定的入境要求:

✅续签建议:每半年去2-3次香港,每次待4-5天

✅永居建议:每年抽2-3个月时间前往香港,做好在港记录

这个时间并不是唯一标准,mpf、工作证明、租房合同都是续签和永居重要证据

.

6️⃣离港不超过180天,第一年很重要,容易被查到,第六第七年最好居住香港,才容易拿永居,办理续签和永居是两个部门,前期不达标的容易在申永居时算总账拿不到永居